寫在校慶—春花秋實我走過
王 香 芍
校慶文章,故名思議,一般會定位在歷屆知名校友受邀返校,帶來對母校和老師的崇敬與愛戴,而書寫的文字,做為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師,雖不是學校的學生,但也有曾經在此學習過的學子們一樣的情懷,思緒盤旋在其中,太多的事讓我銘記,太多的情讓我感動,一切的一切統統化成了一種心靈的震撼。
校慶早在假期已入心,寫下這兩個字,我卻依然不知該用怎樣的文字來敘述,該用怎樣的筆觸來描述我在教師進修學校的這段從教之路,時間在悄悄的走著,似乎是轉眼間,我在教師進修學校已工作16年了,這16年的工作收獲了滿滿的為人師的幸福感。
這里有親切的領導,貼心的同事,更有可愛的學生。
在這所學校工作,你會感到無窮的力量。教師這個字眼,自古就有燃燒的精神,可是在進修學校這個大家庭里不只是燃燒而更多的是成就: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了自我。在這里從教,有一種讓人熱血沸騰的力量,激勵你不斷努力,去學習、去思考、去總結……總之它會促使你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不斷進步,不斷提升。
回顧在進校這段時間的教學,真是感慨萬千, 16年里,我在不斷地學習,也在不斷地成長,同行們互動交流豐富了我的思維,置身其中,思想的洗禮、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完成了從一個教書匠向一名知識型、教研型、實踐性的專業化教師的轉變!
2008年,我被省人社廳評為中專學校教育心理學高級講師,2015年12月,我有幸被省教育廳評為中職學校的“雙師型”教師。2012年有幸代表河南省參加了遼寧省錦州市舉辦的“海峽兩岸中國結藝交流會,教師之花開在了心房,艷亮了心房一片。
在那里,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穿越時空的真實,一根紅線連結了全國各地的結藝高手,三十位來自14個省地市的結藝高手帶著傾心的力作齊齊地會聚在一起。在那里,終于實現了結藝的夢想,親眼見證了中國結的大世界,梅蘭竹菊演繹著傳承,“冰花盤長”蒂結帶著希望;在那里,從網絡走向了現實,“苦澀”、“漫步”、“飄飄”、“童心”、“如夢”、“春天”、“風云”、 “才燕”、“結兒婆婆”、“逆風飄零”、“楊文藝”、“鏡子”、“雁過留聲”、“華軒”、“才女俏佳人”……全都從論壇上走進了視野,他們是一群知性,豪爽,懂情,率真的結藝人,不但有著精湛的結藝,而且更有著美的人品;在那里,實現了海峽兩岸的零距離,讓我感受到了來自臺灣結藝大師楊朝宗老師的高超結藝,零距離地聆聽了結藝大師的結藝傳授;在那里領略的團隊的風范,見證了以“錦州市”為代表的遼寧省的結藝人,遍播結藝的碩果累累;在那里,教學中的疑難得以大師的點撥與引證,讓心結化成一首美妙的曲,順暢地彈出心的歌謠,潮濕的心隨灑就陽光一片;在那里,收獲了珍貴的結藝情,有形的無形的,那些來自大師的只言片語及精美小飾品都是溫暖的代言人,記錄著那次結藝短短的行程,深深的友情。
然而這一切的心靈震撼,來自進校的各屆領班人或開拓進取,或和藹可親,或親力親為的支持,是他們成就了我們為人師的幸福,又是他們為我們保駕護航提供著寬松的學習成長環境。
如果說課程的改變開啟了我教師生涯的幸福之門,讓心靈有著清新明了的開悟,艷亮了心房一片,接著有幸被選為結藝佳賓應邀參加福建泉州“中國結-華夏情藝術交流會”,讓心花如七彩云霞般,點亮了,那么“雙師型”教師“民俗文化傳承”人的認定更加堅定了我做為進校人的自豪感,一切的一切都化作深深的感動留在心中。在此我可以很自豪地說,做為三門峽市教師進修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師,春花秋實我走過。
因為這段經歷對我來說很是深刻,有學習的艱辛,更多的是和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所取得的喜悅,用一句電視劇的臺詞來說“苦中一點甜”。每逢把自己新的所學教給學生,看到學生在自己的引領下對中國結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對我來說,有著專業上從沒有過的一種為人師的幸福感。
半路偶遇 定位 手工折紙與中國結
其實手工課對我來說,既不是自已的專業,又不是長項,只能說是半路偶遇。職業學校的教師要一專多能,08年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與關愛下,由數學老師轉為手工老師,也曾為學校的這一決定質疑,百思不得其解,有一位老教師勸我說,為何不想上手課啊,既然學校決定讓你教手工課,就去上吧。上好了是你的本事,上不好也不能怪你,因為你不是這方面的專業老師。我想想也有道理啊,就接了下來。一時間還真不知道手工教什么為好,周圍的同事也獻計獻策,有提議說變廢為寶,說做花樣包子等等,為此也曾夜不能寢,
選擇再三最后定位在手工折紙與中國結上。
摸索中前行 學習 重獲上課話語權
課是選好了,但上課更不易。剛開始上課上幾乎失去了話語權,因為所知太少。為了上一節課,幾乎是每時每刻都在記背做,怕忘了。一節課下來真如上戰場一般緊張還是緊張,怕被學生問到其他方面的內容。從接觸手工課時起,潛意識中,心中腦中裝滿了手工,凡是與手工有關的東西我都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從此也就開始了與手工有關的學習。艱難地摸索,幾近痛苦地前行,終于守得云開見日出,功夫沒有白費,手工課也慢慢地在學校有了一方天地,教學工具也由一段段的毛線繩、廢泡沫板演變為專業的線材及墊板,學生的手工作業線材也從一截截舊繩頭甚至是頭繩、鞋帶之類上升為如今的彩色絲線。課堂上又再現了原本在高中教數學課的場面學生不但學習的興趣空前高漲,而且學習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可以說沒有一個學生不投入學習的,連中間的下課時間學生也都給占用了,
閑暇課余節假日 都成了我學習和提升手工的時間,同事親朋好友 江湖藝人、網絡、手工書
教學相長 反思 苦中一點甜
接觸手工后,更能體會出這幾個字的深刻內涵,手工課能走到今天,我教過的學生功不可沒,每一次教學的撞擊,都成就了今天手工課中一朵小花。課堂上更多的是和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每節課都有新發現,課后都要把當天的教學后記寫下來,然后形成文字。寫著寫著,無形中有了很多意外的收獲,幸福的指數也在悄悄地遞增著,有一種愉悅就會時不時地出現在心頭,一種被認同的歡喜溢滿整個身心,因為每逢把自已新的所學教給學生,看到學生在自己的引領下對中國結產生了深厚的興趣時,對我來說,有著專業上從沒有過的一種為人師的幸福感。收得云開見日出。 學生參加市手工比賽獲一等獎與二等獎,我參有幸代表河南省參加了第一屆海峽兩岸中國結藝交流會,取得了中國結中級結藝師證書。去年被省教育廳認定為“雙師型”教師,——民間傳統工藝師,由手工課而寫的文章被新作文網轉發,有網絡學習的團隊。
只要認真對待生活,終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將絢爛成花。
在校慶之際,我要說,進校不但是每名走進來求學的學子們成長的搖籃,更是每一名進校人尋找職教幸福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