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懈怠的追夢人
——謹以此文獻給進校人 許慧鵬
夢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鮮花,是夏天的第一束灼陽,是秋天的第一顆果實,是冬天的第一片飛雪。當我迎著朝霞,行走在春意盎然的校園,漫步于詩意的花園小道上,看到新栽小樹的枝丫有了一些挺拔的力度,腦海中就冒出了這樣的句子。一直都像是在做夢,可分明,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凝望著教學樓不滅的燈光,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十七年前……
融入與夢想
當我決定要來這個學校的時候,不止一次在心中描繪過她的模樣:陽光遍灑的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設施一流……可當我走近的時候,如果不是掛著的校牌,怎么也不會想到,兩道鐵柵欄就是大門,全部的校舍就是兩層樓。一樓的盡頭有一間學生宿舍,十幾張高低床,住滿了人。走出樓道,有一個不大的操場,還是六小的。十幾個老師,一百多學生,與我夢想中的市級學校相差甚遠。那一刻,后悔和失落縈繞在心頭。但是不久,我就發現,簡陋的校舍擋不住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傍晚時分,夜幕降臨了,很多同學還在蒼茫的暮色中專注的拉著手風琴,成為小小的操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并不寬敞的舞蹈室里,練功的學生常常為爭得一席之地面紅耳赤;琴房里,老舊的腳踏琴上永遠有苦練的身影……朗朗的書聲、悠揚的琴聲、美妙的歌聲,在校園上空演奏著一曲和諧的校園之歌。好學上進的莘莘學子,勤懇敬業的領導同事,讓我之前的不悅心情一掃而空,很快融入了團隊之中。
每天,當我穿梭于教室,為淳樸的教風學風所感動,那是一個學校應有的味道。與此同時,不由自主就會做夢:要是地方再大點兒,要是學生再多點兒,該多好??!
終于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兩層樓要拆掉重建。那一刻,心隨夢飛,欣喜之情難以言表。2004年,在外租房的一年間,師生們擠在文化館的樓上,由于場地限制,晚上上課也是常有的事兒,但大家沒有絲毫的怨言,教學熱情反而空前高漲。也就是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學校七名老師報了上海師大在職研究生,我很榮幸也在其中,我們共同學習,啃掉了一本本厚厚的書籍,從教以來第一次用心撰寫教育敘事和畢業論文,最終拿到了畢業證書。那一年,學生的畢業匯演更是讓人銘心刻骨。時間短,場地小,節目多,而每個節目都有老師“承包”訓練,大家放棄了一次次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在水工廠俱樂部上演時,諾大的演出廳里座無虛席,精彩的節目受到了觀看演出的學生家長、幼兒園園長、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2005年春節剛過,師生們迫不及待搬回了新蓋的五層教學樓。從樓上走到樓下,從琴房到多功能教室,每間屋里都還散發著陰冷潮濕的氣息,而我的腳步是輕快的,心是暖的。從兩層到五層,真的敞亮了太多太多!
成長與收獲
一生中,總有一些歲月難忘記。大學畢業,我的第一站是在重點高中。在任教的十四年中,一切圍繞高考的指揮棒,滿腦子都是提高升學率,以不變的熱情和愛心送走了一屆屆好學的學生,理性的思考比較少。來到進校,我要面對的是幼師學生,她們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第一次見面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當時我除了任教政治,還上過一段英語課。第一堂英語課,我想讓學生復習一下音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能把音標讀對的沒幾個,而且還沒上一會兒課,不少學生打瞌睡,教學無法正常進行。連續幾次都這樣,讓人很生氣。我這個在高中備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在這里遭遇冷場,心理落差很大。我走進教室、宿舍,和學生聊天,心與心的交流,這時才明白:這個世界上,除了學習優秀上高中考大學的學生,還有一群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夠好,文化課一塌糊涂,但她們能歌善舞,能畫會彈,善良單純。從此,我的教學觀、學生觀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對于職業教育也有了深刻的感知和認識。我開始喜歡上這群孩子,不斷快樂著學生成長進步的快樂,感受著教師職業充實的幸福。當一屆屆學生就業時以扎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質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用人單位的歡迎,當幾年之后欣聞她們很多成為園里的骨干、園長時,我更加堅定了信念:職業學校也是孩子們成人成才的搖籃,從事職業教育同樣有成就感!
應該說來到進校是我教育生涯的轉折點。當我不只是作為一名教師傳道受業解惑,還要作為一名培訓者,和教育同仁面對面。角色的變化逼著自己學習再學習,學習就成了生活的常態。我開始涉獵更多的領域,研讀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專著,主持并參與一個又一個課題,撰寫一篇又一篇教育敘事和論文,對于教師、學生,對于日復一日從事的職業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此同時,也收獲了諸多榮譽。參評高級職稱時,幾十份含金量頗高的證書飽含著專家引領、領導和同事支持的深厚情誼,凝聚著每一個清晨和深夜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今天,當我坐在這里梳理繽紛的思緒,打開柜子里塵封已久的證書,也更加清醒的認識到榮譽都是浮塵,而榮譽后面的感悟,才是我真正的收獲:作為一名教育人,一切應景的虛榮和名聲,都留不住。而我們曾經對學生甜美的微笑,扶過學生的溫暖的手、春風化雨的愛,卻可以長久留在學生的心里。當學生頌念老師的時候,這一切,是那么蓬勃和富有生命力,讓人津津樂道,口齒生香。
新居與憧憬
搬進了五層新樓之后,我以為會在這里教書到老。從未想到有一天會聽到更加振奮人心的消息:學校要搬遷了,已被政府列入十大為民實事之一!當新校區開工典禮的鞭炮聲響起,之前虛幻的感覺才有了落地的真實。
2014年,進校人歡天喜地遷入新居。校址雖變,心未變,情依然。十七年的風風雨雨,驀然回首,學校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融入血脈,榮辱與共。當我在占地近百畝的校園走了一圈,腦海里反復涌動的是兩句話:太大了,太美了!學術報告廳、風雨操場讓我們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再也不受場地的困擾;六個人一間的宿舍,讓同學們告別擁擠享受通透。琴房里,一架架電鋼整齊排開,腳踏琴的時代一去不返;寬敞的舞蹈室,隨時給同學們上課和練功提供方便;空氣清新的操場也讓師生課余飯后有了散步的好去處。站在校園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品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美景…..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時光如性急的信使,不經意間發送走了一年又一年,學校也于今年迎來建校四十年。四十年,在歷史長河中,若白駒過隙。在一個學校的發展中,卻算悠長。四十還很年輕,四十正當年華,四十最有作為,四十征途在望!風雨兼程,薪火相傳,在未來的歲月中,生命不息,追夢不止。我祈愿,學校的明天會更好!